放手让孩子长大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不仅要在体格、体能上得到发展,还要在心理和社会性方面成熟起来,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从而保证他将来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让孩子在心理上、在社会性方面长大并非易事,这需要家长像保证幼儿体格成长那样投入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1世纪是个互动的世纪,对人的交往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将更高。那么家长怎样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引导孩子,放手让孩子成长?从那些方面去放手让孩子成长呢?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就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两方面来和家长们共同探讨。
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授之与渔
在学龄前阶段与成人、伙伴的交往经验,将为他们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能力打下基础。古人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家长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社会化的情景与环境,让孩子在与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学习交往。比较常见的是两种典型的家长类型:第一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给予过度的关心和保护,不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征和需求,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这也是现代“四二一”家庭模式很常见的教育方式;第二种是民主型,民主型的家长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并且教给他(她)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建议家长们采取以下做法,来逐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能
通过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形式教给孩子妥善处理同伴间的纠纷,学会等待、学会妥协,学会让同伴接纳自己;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与他人的交往;能够提出自己合理的请求,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
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让他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明白:与人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不仅要乐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人共享,也要去爱护别人的玩具,从而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快乐和友谊。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还应注重培养孩子之间成功与快乐的情感分享,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生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事半功倍
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和幼儿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时,家长要作一些反思:自己是否有些无意识的做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如对孩子采取冷漠或忽视态度;在孩子认真地发表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时,觉得孩子年龄小,就漫不经心的去敷衍他们;平时是否过分呵护,替孩子包办过多……很多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学做事会吃苦,又不知如何去引导和教育,事事处处就不让孩子动手,使他失去了各种锻炼和发展能力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在同伴中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体会到的只有自卑、自责。另外,家长过分严厉、不切实际的评价和比较都会不同程度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作为家长,应尊重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让他在自由、平等、快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一)接纳、关爱与赏识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成人赏识的重要性。成人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孩子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成长的关键并不是天赋而是后天的教育,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应该对孩子抱有只要你付出努力,你不会比任何孩子差的期望,要始终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上的关爱,激励孩子产生向上的积极态度,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化教育。
二)要给孩子公平合理的评价
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速度,所以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时,不要常拿同龄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不仅要作横向比较,更要作纵向比较,拿孩子发展的前后过程作比较,要发现并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及肯定会使孩子倍感自豪而产生自尊和自信。孩子取得成功后的鼓励,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孩子失败后的鼓励,可以提高他再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
|